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利好不断,各地加速布局元宇宙相关产业,这为科技创新型TMT企业打造了良好环境,业内预计资本市场上TMT企业IPO仍将活跃,内地和香港将成它们上市首选。
据普华永道统计,2021年下半年内地科技、媒体及通信(TMT)企业IPO数量较2021年上半年的78起有所下降,共74起,融资总额约人民币1507亿元。其中在国内主板上市的中国电信(融资额479亿人民币)为2021年下半年最大的内地TMT企业IPO。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TMT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建斌介绍:“去下半年中国内地TMT公司在美国及中国香港上市的势头有所放缓。但在国内科创板及创业板带动下,加上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内地TMT公司在境内资本市场仍较活跃。”
也就是说,2021年下半年国内资本市场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地,其中39%和28%企业分别选择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科创板29起,融资额约人民币462亿元,占总融资额31%;创业板21起TMT行业IPO共融资约131亿元,占总融资额9%);另有15%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北交所上市,共11家融资约22亿元,占总融资额1%;国内主板上市的占7%,共5家(包括中国电信、浙版传媒、龙版传媒等)融资约人民币520亿元,占总融资额34%。
而11%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中国香港及海外上市,共8家,融资约人民币372亿元,占总融资额25%(其中赴香港二次上市的理想汽车、新浪微博及小鹏汽车3家总融资约270亿元,占下半年TMT IPO融资额18%)。由于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对尚未盈利的企业亏损上市接受度较高,这8家TMT企业中5家处于亏损状态。
分行业看,2021 年下半年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IPO45 起,占61%;软件与服务行业24 起,占32%;媒体行业5起,占7%。
除科创板外,A股上市TMT企业的平均市盈率由2021年6月30日的44倍,降至2021年12月31日的41倍,但依然较高。而2021年年底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的137家TMT企业总融资额为人民币2257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74倍,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该行业平均融资规模也居科创板之首。
而创业板自2020年8月24日首批注册制企业挂牌以来,到去年底51家TMT企业首发总融资额372 亿元,平均首发市盈率36倍。
“随着各市场打通,各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差异不可能长期维持,科创板也允许亏损企业上市,只是至今成功的不算多。市盈率协同是趋势。”高建斌说,今年来部分新股破发与双高及公司质地有关。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业务合伙人陈静表示:“创业板医疗保健行业较受欢迎。今年年上半年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的上市发行预期将保持活跃,北交所以及新三板深化改革也将为服务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与此同时,港交所对SPAC上市机制的引入将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为新经济及创新类企业开拓新机遇,创造更为多元的上市及融资渠道。陈静认为,2022年上半年香港将继续成为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首选地。
来源:周到上海